高密度对虾养殖
农业部发布的NY/T5059—2001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、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,适用于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。
苗种培育
1、 清淤消毒
上造(季或茬)虾收获后,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.进行清淤晒塘。必须彻底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和杂物,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,尽量将其清除干净,并运至远离虾池的地方掩埋,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。清淤后,须将虾池冲洗干净,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.并将脏水排干后进行晒塘,放苗前引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,选用特消灵、二溴海因、溴氯海因等一些杀菌清野力较强,效果较佳的药物进行池塘消毒。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,在没药液浸泡到的地方(包括池壁堤坝),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,然后浸泡池子数天。在浸泡期间,如有脏物漂浮水面,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。数天后将药液排掉,检查池塘.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内,须将其清除干净,便可进水。进水时应在入水口加上80—100目的过滤网片或网袋。
2 水体消毒及水质检测
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(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),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(夜光藻)、夜光虫及检测盐度、ph值,如有轮虫、甲藻等,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、甲藻又能进行水体消毒的药物。如海水中不携带轮虫,甲藻,应选用一些既能杀灭有害细菌,而对藻类又无杀伤力或杀伤力不大的消毒剂,如二溴海因、溴氯海因等进行水体消毒。水体消毒后,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,如果ph值达不到8.0以上,须泼人一定量的石灰粉,提高ph值。如果是淤泥底质的,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,将淤泥覆盖改良。